關節疼痛警訊

2024-11-19

還在為關節疼痛煩惱?選對方法,修護關節更簡單!

還在為關節疼痛煩惱?選對方法,修護關節更簡單!

關節疼痛不只是年齡問題

許多人以為關節疼痛是老年人專利,實際上,上班族及運動愛好者、甚至是缺乏運動、姿勢不良、錯誤的運動姿勢等都是高危險族群。關節疼痛非一朝一夕,如何早期發現潛在問題才是延緩關節退化的關鍵!40多歲的林先生因為工作需要,長期蹲著工作,數年前開始出現膝蓋疼痛問題,經過數次物理治療後,疼痛仍然反覆出現。他心想:「我都很小心不做劇烈運動了,為什麼膝蓋還是會痛?」類似林先生的例子並不罕見,許多人以為只要避免運動,關節問題就能減緩,事實上,運動量少或姿勢不正確都可能加劇關節提早退化。

健立診所主治醫師許芳偉指出,關節疼痛原因很多,常見如長時間久坐、低頭滑手機等不良姿勢,會對脊椎、膝蓋等關節造成過度負擔而引發疼痛。此外運動族也可能在運動過程中因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關節而造成急性損傷;當然,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逐漸磨損所導致的退化性關節炎,也都可能造成疼痛、僵硬等現象。蔡曜同醫師也同意,長期維持不良的工作姿勢,讓膝關節處於彎曲狀態像是蹲著、跪著工作,會對膝關節軟骨造成過度壓力而導致磨損及退化。「關節不是用壞的,而是保養不當所造成的。」

不可輕忽關節退化的警訊

關節出問題是漸進過程,初期症狀往往不易察覺,許多人都是等到疼痛加劇才就醫。蔡曜同說,關節疼痛的早期信號多為持續的疼痛與活動受限,像是膝蓋退化的人會發現蹲下或起身變得困難,或者出現O型腿;而肩關節退化時多會感覺手臂無法輕鬆抬起,連日常簡單動作如梳頭、穿衣服都變得卡卡的。

疼痛雖然是最直接的警訊,但痛的形式卻很多樣,例如痠痛、刺痛、鈍痛等,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許芳偉表示,臨床常遇到病人主訴上下樓梯變得吃力、久坐後站起來時膝蓋無力;或者是關節活動時會感覺卡卡的有怪聲,「如果關節已經出現腫脹,可能是關節內積液或周圍組織發炎所導致。」他提醒,如果這些痠痛問題在一周內沒有改善,代表並非是單純勞累造成,可能存有潛在風險,最好及早就醫進一步檢查。

全身關節檢查是延緩退化速度的關鍵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現代的關節健檢已經能準確地檢測出潛在的關節退化問題。蔡曜同以健立診所提供的「全身關節疼痛健檢項目」為例,可以透過X光觀察骨骼問題,或以超音波檢查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韌帶、肌腱、關節囊等是否有發炎、腫脹、撕裂傷等問題,一次性了解形況,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檢查的部位則可擴及頸椎、腰椎、肩關節與膝關節,及早發現可能損傷或退化跡象。「關節健檢不但能幫助早期發現問題,還能針對個人狀況制定專屬的治療計畫,防止退化加劇。」他提醒有長期運動、健身,或有慢性痠痛疼痛、關節不適的族群,即使沒有明顯症狀,最好也定期進行關節檢查,尤其是肥胖、關節曾經受傷等高危險族群,可以幫助早期發現肌肉關節潛在的問題,避免因拖延讓疼痛更為惡化。

從物理治療到再生醫學的修復趨勢

對於已經產生關節損傷與退化,現代醫學已經不僅只仰賴傳統的物理治療與手術方式,有愈來愈多的再生醫學技術受到重視。許芳偉提及,高濃度血纖維PRF治療的優勢在於能促進組織再生,能避免傳統手術帶來的風險,且恢復期短,過去常用在運動選手身上,幫助快速恢復,重新回到人生主場。當然,若能配合適當的營養補充,如鈣質、維生素D等,也有助於加速關節修復並減少疼痛的發生。

關節疼痛往往是累積性的損傷結果,因此提前預防相當重要。兩位醫師一致提醒,要預防關節問題,就要保持適當的運動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長期保持同一姿勢、維持理想體重,適當進行伸展運動等,都能減少關節負擔,延緩退化的進程。

對於已經有早期關節退化跡象的民眾,定期檢查並尋求專業治療更不可少,畢竟關節問題並非無可避免,但透過正確預防、積極檢查與治療,仍然能減少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轉載自: 康健雜誌

健立診所主治醫師-許芳偉

健立診所主治醫師-蔡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