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從止血到再生,讓關節降低疼痛的神奇力量!
再生療法應用廣泛,在醫學研究上帶給患者治療的新希望,其中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已被廣泛運用在解決關節疼痛、運動傷害與皮膚美容等方面。近年國際間更興起一波PRF「自體高濃度血纖維」療法,且國內已有診所引進技術,到底什麼是PRF?有什麼樣的醫療突破?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無論是運動傷害,或因少運動、姿勢不良造成的慢性傷害等情況都可能對身體關節與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傳統的治療方式大多仰賴復健、藥物或手術,但隨著生物治療技術的進步,讓再生醫學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治療選擇。
不能輕忽血小板與血纖維的修復力量
在關節受傷與疼痛治療上,屬於再生醫學的生物治療如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是近來受矚目的治療選項;但因變數多,又不屬於健保給付項目,有患者經治療後因達不到預期效果而對其失去信心。
2017年的TOBI國際再生醫學大會上,將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標準納入規範,包括血小板濃度、白血球數量、抗凝劑種類、活化程度等條件都有一定標準。之後對其定性定量為標準,並針對不同部位、組織、濃度與結果進行研究,在數以千計的研究上,除原有的PRP治療外,高濃度血纖維PRF也獲得突出效果。
「血小板不只能凝血,還有指揮號召的能力。」健立診所主治醫師許芳偉指出,血小板在體內的作用除了凝血、止血外,從研究中發現,還參與了免疫調節、抗發炎、組織修復等重要生理過程,這些作用正是PRP「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及PRF「自體高濃度血纖維」療法得以推廣應用的核心。
血小板與血纖維的結合在組織修復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原因在於血小板活化後會釋放細胞激素,一旦受傷,這些物質可以指揮體內的免疫大軍聚集而來吞噬消滅病毒,或讓病毒喪失複製功能。此外,血小板也會與血纖維結合形成纖維基質提供良好的細胞架構一起啟動復原機制,加快傷口癒合,這一自然的修復機制,是PRP及PRF能幫助恢復的關鍵。
PRF是建構組織修復的鷹架
很多人會問,PRP與PRF有什麼不同?許芳偉解釋道,PRP及PRF療法原理相似,都是利用自體血液,經過離心技術分離出高濃度的血纖維並結合高濃度血小板,再將他們注入需要治療的部位,進一步加強了修護結果。
許芳偉說明, PRF是在PRP的基礎上做改良,在製備過程中使用更精準、更客製化的製程方式,以保留正確血小板濃度並能夠有效活化與血纖維結合,形成類似凝膠狀的基質,這種基質提供了穩定的「支架」結構,讓血小板與其他組織因子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他比喻:「就像蓋房子一樣,如果沒有結構支撐,細胞就無法住進來,進而無法有效發揮作用。」
新興療法為組織修復帶來希望
PRF與PRP療法應用於與關節、皮膚修復相關等多元領域,在國際間已研究多年。不少人擔心,如果血小板數量或濃度不足,是否還能達到治療效果?對此,許芳偉說明,以往PRP離心只專注在提取高濃度血小板上,甚至有患者被誤導為濃度越高就是越好的觀念,「這其實是錯誤的,許多研究已經表示,超高濃度的血小板反而會帶來反效果。PRP 的濃度需要依照治療目的,患者自身情況找出最適合的濃度比例,來符合最佳的治療效果。」
也有患者會擔心,自己正在服用凝血劑或有其他健康問題時,是否適合接受類似的治療?事實上,血小板在執行修復功能時,會因應環境做調整,這也是細胞訊號很重要的關鍵。許芳偉說,即便在這種情況下,臨床仍然可以在專業醫師的建議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治療過程,確保血小板能夠被正確活化結合血纖維,以達到預期效果。
PRP與PRF療法的成功關鍵需要考療患者本身情況與治療目的。患者在選擇前,應該找具備豐富經驗且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醫療機構,並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自身情況,才能制定符合自身的最佳治療計劃。
無論是運動損傷、慢性關節疼痛或是抗衰老需求,PRF都展現了令人期待的治療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新興療法能提供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療選項,幫助患者達到理想效果、加速改善生活品質,不啻為一大福音。
轉載自: 康健雜誌